跳到主要內容

【好識推薦,每日一讀】行為的藝術 - 誘因排擠

誘因排擠




為什麼獎勵會瓦解動力?

試想一個情境:

假設你是一個幼兒園園長,每次在四點放學的時候,

有部分家長總是無法準時接走孩子,你除了等待,別無選擇,

畢竟你不能把小孩直接丟進計程車裡。

那麼 你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在思考出你的答案之前,先來看一個別人的作法。

有人想到,可以針對這些遲到的父母收取額外的費用,

但實施之後,結果卻是:遲到父母的人數並未如期降低,反而上升。

究竟是為什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學家稱這個現象為"誘因排擠"。

所有人們非出於金錢動機所從事的行為,會因為報酬而瓦解這個意願。
換句話說,金錢誘因排擠了非金錢性的動力。



假設你管理一個社會企業,所支付的薪資卻低於平均薪資水準。

儘管如此,員工卻十分積極,因為他們相信這是自己的使命。

這表示企業文化與了解不同企業種類的重要性,

營利企業當然就適合用金錢來當誘因,

畢竟大部分保險仲介、房地產顧問不是出自賣保險或賣房子的熱情而從事這個行業的。

如果你打算在之後創業,尋找同甘共苦的夥伴,

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後,

相信你應該很清楚,用金錢來當誘因,可能會產生排擠效應,

何不共同規畫一個藍圖,找到彼此的願景,賦予你們即將創業的公司某種意義,

而非用儲備現金當作巨額獎金誘因。



在親子關係上,為人父母者,要相信孩子是很難被錢收買的,

如果你希望他做功課、乖乖上床睡覺、做家事,

要是你用金錢當獎賞,那麼他們可能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要以金錢來當獎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身為幼兒園園長的你,想到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Annie Kwang 

留言

  1. 這問題可以分幾段討論,可能有點抱怨,還會有點離題,請見諒喔..

    可以針對這些遲到的父母收取額外的費用,
    但實施之後,結果卻是:遲到父母的人數並未如期降低,反而上升。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遲到的家長,可能是因為加班或是要辦事情所以才會遲到,雖然幼稚園會多增加收費,並增加一些負擔,但是會減少家長的順擾,損益平衡下,花點小錢讓小孩子平安或是少煩他們,還是值得...

    至於金錢的誘因,就基層而言,產線人員是以賺取金錢為目的,其實根本不在乎公司的遠景,他們也不太在乎董事長是誰,誰讓公司賺錢,那就是好董事長,但社會福利的團體就不能用金錢獎賞來管理,那些志工本來就不是因為錢而聚集在一起,所以要如何持續燃燒他們的熱情,就是一大學問..

    只能說團體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同,不可能一種管理方式吃遍所有團體,小孩子的管理也是,每個成長階段不同,管理的方式也不同,但切忌用金錢獎勵,小孩子是要培養感情的..如何彈性運用,這就是管理的藝術了..

    至於幼稚園的問題,我要是園長的話,先會了解那些家長為什麼會遲到,然後和家長約定時間什麼的,並且說幼稚園的管理方式和難處在哪..遲到的原因不同,處理方式也不同,金錢當然是要繼續收,因為不可能期待所有的家長都能準時接人..但至少會壓低遲到的數量..^.^

    回覆刪除
    回覆
    1. wow !

      你的見解很精闢,的確說出了每個狀況之所以發生的原因

      我想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藝術,這說法在現實生活中應該不為過了^ ^

      謝謝你的回覆!鼓勵我繼續寫作的動力!

      wish you have a good day!

      刪除
    2. 不用客氣,只是相互討論而已,同一件事情,角度不同,看法也不同~~~
      ~~~妳的文筆真的不錯,要繼續加油喔~~~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生最重要的事 - 建立系統

從上一篇2月發的文,到現在已經過了5個月 想寫一些 能帶得走的東西 給花時間來這個小天地逗留的你 跟我平常有在聊天的都會知道我這5個月經歷了很多事 臉書常常跳出來動態回顧 有時候很準確地提醒了我 無論是高中、大學、碩士 任何時期的我 每一次發文 都是紀念一個重要的時刻 可能那個時刻,是悲傷到不能再悲傷 可能那個時刻,是開心到不能再開心 如果習慣記錄生活的人 回顧的那一刻,就像是打開陳年的好酒 透過回想,無論現在的處境好壞,都會格外珍惜現在還活著的自己 一切,都還是好好的 一百多個日子,跟許多朋友聊了天 我問他們,你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這個問題,好無聊,但是好重要 錢? 人? 時間? 快樂的感受? 成就感? 人總是會拚了命去追尋自己還沒有的東西 但我恰巧最近認識的朋友,都是什麼都有,但是也什麼都沒有的人 好比說,他已經不用去擔心每月生活開銷、房子、車子 這些大部分人要拚了命工作得到的東西 沒了一個可追求的東西或目標的人生,像什麼? 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常常回想起人生過得最真實的那段高中生活 目標很明確-考上台北的國立大學 因為可以省學費(最重要),資源很多(自己想像) 可以留在家裡繼續幫忙帶弟妹,陪爸媽(重點) 因此,即使我在無名小站那一段高中發文時光 常常說壓力很大,很累,感受到自己活著 後來,我嘗試增加自己的外在價值 在勞動市場上被估價 簽下勞動契約,開始用3年時間 去存到一筆能讓我多一點選擇的機會的籌碼 然後在今年的4月底自己終止了契約 什麼備用選項都沒有實在的握在手上  就離開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許多身邊的朋友,包含我的同事、主管都不理解 當時我心中很難過 甚至談離職時,講到紅了眼眶 我發現我捨不得的不是公司,而是這些一起成長的同事 但心中卻有一股聲音,告訴我,時間到了 我知道這很怪,但是我不是一個衝動的人 我畫了下面這把傘,認真思考之後 得到了一些想法,想分享給想轉職、想休息、或正需要面臨選擇的你 PS: 傘上的【下個新工作】,可以換成下個【xxx】,根據你的情況而定 人常說,想找到自已

【有感而發、生活札記】 灰姑娘的玻璃鞋

灰姑娘的玻璃鞋 午夜十二點鐘一到,灰姑娘聽見鐘聲, 旋即離開王子,跑出皇宮, 匆忙時遺漏了一只玻璃高跟鞋 馬兒向空中嘶鳴,南瓜馬車消失在山坡的那一端 回到家裡,灰姑娘一身華麗的衣服、南瓜馬車、車伕。。 所有神仙教母施展的魔法產物,全部變回原狀 除了那只玻璃高跟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童話故事時所注意的細節也不同 以前念灰姑娘這則童話故事時,注意的是由"陋"到"華麗"的變化 以及鮮明的、善惡分明的角色(例如像後母、兩位姐姐) 後來發現,長大之後再重看一遍童話故事, 發現有趣的地方,不僅僅只是人物表面形象的轉變 而是心理形象的揣摩與猜想 就以灰姑娘的故事來談談, 其中有幾點是讓我覺得很有興趣的: 1. 同樣是仙女魔法下的產物,為何只有玻璃高跟鞋沒有在午夜12點之後消失? 2. 玻璃高跟鞋只有灰姑娘才合腳,那為何合腳的鞋會掉落在階梯上呢? 3. 灰姑娘的腳應該不會比常人小或是大很多,     全城的女孩這麼多,怎麼會只有灰姑娘穿得進去呢? 這讓我猜想,神仙教母在這故事中扮演一個很關鍵的劇情推進角色。 玻璃鞋沒有消失,是因為它本身就是魔法下的產物, 既然神仙教母可以控制物品什麼時候變回原形,當然也可以讓物品一直維持魔法的樣貌 合腳的玻璃高跟鞋掉落在階梯上,試想假設你穿一雙高跟鞋, 其中一只掉了,為了跑得快一點,常人應該會把另外一只拖了拿在手上 但是灰姑娘卻是穿著跑,也許她自己也疑問:鞋子怎麼掉了? 但由於時間緊迫,她無法想出問題的答案,因此只有向馬車方向奔去 那麼因為鞋子掉了而產生這個信物, 很明顯就是作者為了推進故事劇情而設計的 也唯有這個信物,才能夠讓王子能夠尋找灰姑娘的下落 另一方面,玻璃高跟鞋只有灰姑娘才合腳, 不是因為灰姑娘的腳特別畸形 而是因為每次試穿的時候,神仙教母都改變了鞋子的大小吧!(我的猜想) 如果少了神仙教母,那麼灰姑娘根本不可能成為公主 因為現實環境使她無力去面對,但心中總有一絲希望 成為 一盞燃燈 這讓我想到

【當人生已走到了開工的時刻】

【當人生已走到了開工的時刻】 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一個階段的人生,像泛黃的底片 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總想著可以趕快開始工作賺錢 站在教室外,看見開學的學生與老師 像看到從前的自己 抽屜裡疊著成功法則、勵志小語、小說 寫不完的考卷當墊餐紙、寫完的考卷當畫畫紙 想像著有天,可以透過自己坐在教室的時間 換取想像好的未來 領完畢業證書之後,輕輕薄薄的一張紙 乘載了我們的青春 放在太陽下,透著光 時光的片段在眼前閃爍著 不過很快就回過神,知道總有些什麼已經過去了 就像在畢業典禮的時候,已經做好心理準備,這可能是最後一次見到在自己身旁的同學 離開臺灣之後,其實內心並沒有特別的喜悅 取而代之的是惆悵與孤獨 以前嘴上嚷嚷的要完成夢想 真的踏上旅途之後,覺得十分孤單 領悟到有很多原本講好的事情,都有可能在最後一刻翻盤 比如說我的offer 但我並沒有想要抱怨 也許這就是社會的常態 我選擇信任對方,也就必須要承擔背棄的風險 生氣無用,惱怒無用 滿腦子想的是要怎麼快速尋找下一個適合我的地方 於是我開始瘋狂的投履歷,尋找面試機會 由於害怕被再次背棄,每個產業我都希望試試 同時藉由面試的方式,了解澳門現況與社會生態 果不其然,我得到許多驚訝的收穫 第一間:【Richemont】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公司 透過公開招聘會的方式 我帶著履歷、穿著套裝去填表參加面談 在填表的過程中,偌大的會議室坐滿了準備應徵的Candidate 牆上撥放著該公司的培訓、員工工作心得以及活動剪影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Montblanc(萬寶龍)的員工心得分享 已經是店長的一位女士,從sales associate開始做起 過了近十年的歲月,她當上了店鋪經理 分享了因為她的傑出表現而有機會到德國製筆工廠去參觀 從她的言談中可以感受得出對工作的熱情與公司培訓的紮實程度 能夠親眼見到一支超過兩百萬港幣的鋼筆生產過程 才能夠了解價值與產品精神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