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5的文章

【新加坡】國際研討會與城市之旅

天還沒有亮透,清晨的空氣總是特別沉靜 行李裝的是興奮 輪子滾呀滾出緊張的心情 搭乘國泰航空自香港轉機前往新加坡 參加人生中第一次國際研討會 就像考大考一樣, 需要深呼吸很多、很多次 位於靠近赤道地區的新加坡 一年四季的溫度都在25-35之間 不會很冷也不會很熱 樟宜機場有著使人放鬆的香水味,滿滿的人、滿滿的行李車 三個航廈用捷運連接在一起, 每個航廈之間的距離不超過二百公尺 曾在新聞中看過新加坡樟宜機場的規劃與運作是排名很前面的 如此看來的確稱頭,想要上網也必須拿護照去登記屬於自己的密碼 坐著捷運,感受新加坡這個城市的氣息與溫度 手扶梯的速度很快,就像這次的旅程一樣 沒有人會等誰,時間就是最大的籌碼 位於Magazine Rd. Holiday Inn 是我們前三天入住的地方 舒適的雙人大床、單人辦公桌椅和乾淨的浴室 以及多樣選擇的早餐,讓我們可以在前三天研討會期間能放鬆一些 在念MBA的過程中,非常幸運的能讓陳心懿老師指導 同時,能和瑜真、宜靚、展境、維慈、建希一起赴新加坡參加研討會十分開心 我們一起互相RE稿,互相為彼此加油打氣 在研討會的過程中,都會拿起手機幫彼此拍下重要的一刻 此次研討會參語的學者與學生來自各個不同的國家 有美國、印度、英國、澳洲、台灣、中國、泰國 香港、澳門、新加坡、義大利、斯里蘭卡等等 研討會論文主題涵蓋人力資源管理、旅遊與餐旅管理等 在眾多國家中,臺北大學企研所就涵蓋了六位 讓我能夠興奮的跟身邊的朋友分享這值得驕傲的事 在緊湊的發表過程結束之後,令人屏息的是最後的Best paper Award 幸運的是,我拿到了本次研討會的Best student paper 這一切都要感謝陳心懿老師的認真細心指導 以及瑜真和宜靚在我論文撰寫中給的寶貴意見 這次的論文主題,我選擇我的hometown澳門作為研究對象 其實是希望,可以讓所有人多認識澳門這個地方 雖然知道,她再也回不去從前的樣子 不過,我想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的確需要犧牲很多很多東西 被犧牲的,就是那些珍貴的兒時回憶場景 永遠活著的,是記憶 瀰漫在澳門的,是浮華的慾望 新加坡的城市與街

【頂新餿水油】與【日月光廢水】案有感

最近看到很多黑心食品廠商或是對環境不友善的大廠被起訴後判無罪 大家都覺得台灣的司法有需要檢討的地方 但其實細看審判書(撇除法官收受賄賂的可能好了) 不難發現,即使法官想要定罪,卻【無法條可循】 這讓我想到,最源頭的問題,是法律 法律的條文、罪罰跟不上社會犯罪的速度 而幫國家審定法律的人是誰?是【立委】 這又讓我開始聯想,立委對待立法這一件事情的態度是什麼樣的? 常常在新聞看到,年底立法院都在【清倉】 這個清倉,不是在賣東西,而是在清【法案】 想到這裡我開始無奈,法案是可以被當成商品一樣【清掉】的嗎? 當初服務貿易協定和貨物貿易協定, 無論是哪個政黨, 有些立委只要不合他們的利益而持反對意見, 甚至可以拒絕不去立法院討論開會, 一次45天,第二次又45天, 一直累積到年底草率的審核, 也難怪台灣法律常常被老百姓覺得是保護有錢人的。 就像要台灣立法所有酒駕撞死人的人, 全部處以一輩子的鞭刑,一個禮拜鞭一次, 直到老死為止,這不可能通過, 因為酒駕的人,有一部分可能都是需要跑攤的立委。 台灣在資本主義的統治下, 又要強調公平正義其實有點矛盾, 畢竟民主需要建立在完善的法治體系, 如果沒有法治, 民主可能就變成民粹, 而社會也很難進步, 因為握有權力的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不是為了國家。

【鄺爸的財富經- 到底是誰的錢多?】

吃完飯後,我爸泡了一壺茶叫我坐下來喝 我開始對我爸年輕時候的經歷感到好奇 尤其白手起家的他,為什麼可以靠自己的力量 自己隻身,從澳門來台灣 從一個水電技工做起,到現在成為一個承包商 我爸覺得我問題很多,所以他開始好奇我對錢的觀念 鄺爸: 你知道為什麼一個沒錢的人會變有錢嗎? 我: 因為這個人很會賺錢 鄺爸: 對了一半 我: 因為這個人很會存錢 鄺爸: 一半對了 我: 那所以為什麼一個沒錢的人會變有錢? 鄺爸: 以前有兩個跟我來台灣做水電的兩個叔叔,就叫做老林(化名)跟老蔡(化名) 老林工作能力比老蔡好,一個月老闆給老林十萬,但老蔡只有四萬 但是最後,老蔡比老林先買了一棟五百萬的房子,回澳門去了 我: 為什麼呢? 鄺爸: 老林雖然每個月賺十萬,但是他每個月都花了九萬九千元。 我: 所以老林每個月存了一千元 鄺爸: 對,但是老蔡每個月賺四萬,他每個月卻只花了一萬五千元 我: 哇! 所以老蔡每個月可以存二萬五千元 鄺爸: 那你算算老林比老蔡每個月多賺多少錢? 我: 十萬減四萬,是六萬。 鄺爸: 恩,所以五六年下來,老蔡存到第一桶金,回澳門買房子去了           財富是累積的,很會賺錢的不一定守得住錢             不會賺錢的不一定存不到錢 我爸將茶杯中最後一口茶飲盡, 電視繼續播著習近平與馬英九握手的畫面 我在我爸的臉上看到汗水在他臉上刻下的痕跡 我: 所以你怎麼做到白手起家的? 鄺爸: 今天講了兩個故事,今天電視這個比較精彩 電視: 馬習會是歷史性的一刻.... Annie Kwang

【鄺爸的飯桌經- 醬油與雞】

晚飯時,我爸煮了一道醬油炒油雞 順道講了一個關於醬油與雞的故事 老張每天能夠產出兩瓶醬油,老李每天都有五隻雞可以賣 一隻雞,要搭配兩瓶醬油才能賣 一天,老李跟老張說,我們來合作,我賣給你兩隻雞,但是只收你一隻雞的價錢 你可以跟我買雞,然後自己去賣,這生意對你來說很划算 老張想了想,覺得自己賺到,於是答應老李 自此以後,為了賣出兩隻雞,老張每天都要去跟隔壁醬油攤業者借兩瓶醬油 有時候生意好,賣雞的收入剛好多過兩瓶醬油的成本,還有賺一點 但遇到生意不好的時候,虧損只好自己承擔,還要多買一個冷凍冰箱去放雞 而賣雞的老李,雖然用一隻雞的價格賣給老張兩隻雞,但是他解決了雞的庫存問題 因為老李不是每天都可以把五隻雞全部賣掉,老李每天都會剩下一至兩隻雞 為了不讓冷凍雞壞掉,他還要負擔冷凍成本,而明天又會多五隻雞在冰箱 究竟是老張賺到?還是老李比較聰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爸告訴我,生活中,我們很可能都是老張 表面上以為自己賺到,其實為了多得到那一隻看起來免費贈送的雞 我們多花了冷凍成本、借醬油的成本、運輸雞的成本還有虧損風險 但自己很可能還沾沾自喜 我向我爸提出了一個疑問 : 那身邊的老張有那些例子? 我爸說: 陪別人做人的,90%都是賣醬油的老張 比如說,某政商名流請吃晚宴,只要有捐款的人,名字都會被唸出來,你也會邀請參加 於是某人就捐了一萬去參加晚宴,希望可以藉此機會拓展人脈 但晚宴中有一位商人,他捐了一百萬 於是這位商人特別被請上台接受這位東道主的讚揚,贏得了一票掌聲 這個捐一萬的,就是像賣醬油的老李 因為他為了吃這一餐飯,花了治裝費、交通費、一萬的現金還有寶貴的時間 可是他卻跟請客的東道主連話都沒說上一句 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拓展了人脈,實質上,就是陪別人做人 飯吃完了之後,我突然覺得我爸很酷 因為他讓我知道,怎麼樣避免成為賣醬油的老張 並且努力成為賣雞的老李 Annie kwang

札記

課本說 ,讀書可以讓一個人的頭腦變富有 老師說,讀書可以讓我們了解世界,懂得生活 父母說,讀書可以讓我們口袋鏗鏗鏘鏘,遠離M字的左端 於是,我們得從小開始讀書 世界變得太快,許多人來沒來得及反應時 每個昨天,都成為古老的歷史 年輕時代時,我們設法讓才智發揮最大的效益 像榨檸檬一樣盡量地從學業中獲得知識 好奠定菁英分子的地位 之後 一生一世都愕然自問 為何所有期望只帶來空虛的生命? 在大學,由於是念教育 深刻體悟到 懂得做事的人做事 不懂得做事的人教書 不懂得教書的人教老師教書 不懂得教老師教書的人搞政治 研究所的我 認知到眾人的生命如服兵役,對某些人來說,生命就是永遠的戰爭 執迷者為美而哭泣,眾生為瑣事而執著 後者終將令情緒綁架自我 而後開始屏蔽每天的陽光 如何排除憂慮與悲傷? 我想:學會在生命的潮汐中觀賞永恆 只要懂得等待,該來的就一定會來 文明是被掌握得體的暴力 是字典上的一個語彙 綁架了所有獨樹一格的心靈 自從工業革命之後 學校教育不再變成是一對一、一對二或三(例如春秋時的孔孟教書) 學校成了工廠培養人力資源的機器 我們讀一樣的書、看一樣的電視、考一樣的試 複製一樣的人生 6/29 第一次嘗試十秒失去意識 然後,我跳進了很深、很冷、很美 屬於時間之外的黑水裡 我忘了呼吸與心跳 忘了我在地球的身分 我飄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後來被護士喚醒時 時間已經被吃掉了 我開始重建 記憶、感受、眼前的光 原來,死亡是這麼一回事 醒來,如同隔世 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能夠持續懷抱希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不幸的是,生活中常常出現隕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星球 你可以決定誰住在這裡 天氣如何、風景如何 別太容易讓外星人攻佔你的星球 而你卻還覺得這是正常的 Annie Kwang

【好識推薦,每日一讀】行為的藝術-情意的捷徑

為什麼你是感覺的傀儡? 當有人問你:你對基因改造小麥的看法是什麼? 如果你不想草率回答,理性的做法是羅列出這個議題的優點與缺點 再逐一比較之後得出結論 更理性的做法是,將這些優點與缺點乘上可能發生的機率 得出期望值後,兩者相減看其正負,就得出結論 這些方式在相關決策理論的書中都有介紹 同樣的,你也可能不會這麼大費周章地做 因為寫這些書的作者 也絕不會用此方法來選擇他們的妻子或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所以很少有人會這樣做的原因 是因為我們可能沒有足夠想像力去列出所有可能的利弊得失 我們所想到的優缺點會受限於自身有限的經驗與知識 就像一個三十歲的人,很難想像百年風暴會發生 其次,要計算小機率事件是很困難的 因為罕見事件無法提供足夠的數據來做為統計分析的基礎 最後,我們的大腦並不是為了解決這些計算而建構出來的 在人類進化史中 思考太久的動物 下場就是被野獸吃掉 我們是快速決策者的後代 因此我們習慣精簡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簡思考,另一方式來解讀就是-憑感覺,又稱為情意的捷徑 例如像飛機噪音這個詞語 會讓你產生負面的情緒 而豪華這個詞語 會讓你產生正面的情緒 這種自動的、單向的衝動會阻止你將風險和利益視為獨立個體來分析 例如像核電、有機蔬菜、私立學校、機車等問題的情緒態度 會左右你對於該項目在風險與利益上分析的權衡比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麼,這種直覺的本能情感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不到百分之一秒的時間內 這三個圖像其中一張,分別是笑臉、憤怒的臉與無表情的臉 之後,要求受測者表明他們是否喜歡中國字 而看過笑臉圖像的受測者,其答案多數是正面的。 因此, 看似不起眼的東西會影響我們的情緒 甚至引發 股市情緒(market sentiment) 研究人員Hirshleifer和Shumway

【來自社會上的爆米花】柯政猛於虎?

柯市長上任以來,許多圍繞著他行事作風的話題在電視上出現 例如用LINE來處理公事,或是取消原本的午茶時間等等 甚至有媒體形容柯文哲的做事風格如苛政猛於虎這則故事 我想先來說說"苛政猛於虎"這則故事,語出《禮記・檀弓下》 :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而哀。 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 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憂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為不去也?」 曰:「無苛政。」 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說: 有一天,孔子經過泰山旁邊,看見一位婦人在墓前哭得傷心。 孔子俯身扶軾仔細傾聴,並讓子路上前問那婦女。 子路問到:「你哭成這個樣子,就像懷有很多悲痛。」 婦人果然說:「是的。從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現在我的兒子 又被老虎咬死了。」 孔子便問:「那你爲什麽不離開這個地方呢?」 婦人說:「這裡沒有苛暴的政令。」 孔子對子路說:「你要好好記住,暴虐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兇惡啊!」 婦女懼怕苛政,慎過於懼怕兇猛的老虎 這讓我想到,當地的父母官雖然沒有苛刻的政令,但是卻置兇猛的老虎於不顧 這不是也是一個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於此,我們在現實社會中常常不小心陷入了一個思考邏輯上的謬誤 人們常去檢視在上位者做了什麼,卻很少討論在上位者什麼還沒做 在現今社會,由於媒體與資訊科技發達 我們容易以該事件在新聞上的曝光程度 來論斷這件事情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觀察台灣的媒體,其實不難發現, 五、六家新聞台似乎彼此有一個看不見的溝通管道 總會不約而同地報導相同的新聞事件 當然,大家總會聯想到是因為收視率的關係 畢竟從49-55台都是商業新聞台 當我們發現在這個星期,同樣的事件一直轟炸聽眾時 自然而然就會成為一個話題 因此,話題是被創造出來的 目前為止,我也僅能透過網路新聞、論壇以及網友們的評論 來觀察柯市長的行事作風 他將過去在醫院的管理風格引進到台北市政府 而市政府裡的員工感受 就像是突然要一個腰圍40的胖子穿上塑身衣一樣(只是譬喻,但不是指市政府的員工是胖子) 不舒服而且

【有感而發、生活札記】當戀愛變成行程的時候

最近幫一個好朋友排憂解勞 她告訴我 最近她遇到這個問題: 我覺得最近的生活感到一種不安全感與失落 我和他交往半年多,由於工作關係,我們無法天天見面 因此,在這段時間 我會很重視每次和他見面的時間 我會去計算我幾天沒看到他了 甚至超過一兩天,我就覺得渾身不對勁 我會去注意上一次他的來電時間、上一次他親吻我的時間、上一次我們一起出去玩的時候 也許成熟的愛情不應該綁住對方,甚至到一種黏的程度 我也曾經告訴他這種不安全感 而他給我回覆是:我是不是太閒了? 這種感覺,讓我的精神變得緊繃 莫名的壓力就這樣慢慢產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困擾,也許談過戀愛的你可能都遇過 因為在意,所以特別關心細節 一般這種狀況,會出現在談第一或第二次戀愛的時候 這時候,人容易把愛情視為易碎的玻璃瓶 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上 然後會三不五時看著瓶身 深怕自己不小心留下刮痕 我問我好朋友一個問題: 試想以下兩個情境, 情境一: 你跟一個你很重視的異性朋友約好今天要出去吃飯 你仔細挑選服裝、妝色 注意約定時間,甚至還提早到 情境二: 結束了一天的行程,回到家裡 你脫了大衣與鞋子 躺在沙發上,喝杯熱茶 稍作休息 上面這兩個情境, 類比你和你另外一半戀愛時的感受 比較像情境一,還是情境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像情境一, 那就表示,你把戀愛當成是生活的一個行程,而非放鬆的方式 其實戀愛應該是生活的調味劑 當生活讓你感到無力,他/她可以幫你舒解壓力 當工作遇到不如意時,他/她可以幫你排解心事 當與人發生爭執衝突,他/她可以幫你排憂解勞 當生活中遇到好事時,他/她可以跟你一起開心 當公司發年終獎金時,他/她可以陪你吃個大餐 當你莫名失落且無助,他/她可以了解你的心事 -即使你什麼也沒說。 平常,人們的生活中充滿大大小小的行程 為了應付這些行程 人們的衣櫃充滿了不同的服裝 女人

【有感而發、生活札記】 灰姑娘的玻璃鞋

灰姑娘的玻璃鞋 午夜十二點鐘一到,灰姑娘聽見鐘聲, 旋即離開王子,跑出皇宮, 匆忙時遺漏了一只玻璃高跟鞋 馬兒向空中嘶鳴,南瓜馬車消失在山坡的那一端 回到家裡,灰姑娘一身華麗的衣服、南瓜馬車、車伕。。 所有神仙教母施展的魔法產物,全部變回原狀 除了那只玻璃高跟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童話故事時所注意的細節也不同 以前念灰姑娘這則童話故事時,注意的是由"陋"到"華麗"的變化 以及鮮明的、善惡分明的角色(例如像後母、兩位姐姐) 後來發現,長大之後再重看一遍童話故事, 發現有趣的地方,不僅僅只是人物表面形象的轉變 而是心理形象的揣摩與猜想 就以灰姑娘的故事來談談, 其中有幾點是讓我覺得很有興趣的: 1. 同樣是仙女魔法下的產物,為何只有玻璃高跟鞋沒有在午夜12點之後消失? 2. 玻璃高跟鞋只有灰姑娘才合腳,那為何合腳的鞋會掉落在階梯上呢? 3. 灰姑娘的腳應該不會比常人小或是大很多,     全城的女孩這麼多,怎麼會只有灰姑娘穿得進去呢? 這讓我猜想,神仙教母在這故事中扮演一個很關鍵的劇情推進角色。 玻璃鞋沒有消失,是因為它本身就是魔法下的產物, 既然神仙教母可以控制物品什麼時候變回原形,當然也可以讓物品一直維持魔法的樣貌 合腳的玻璃高跟鞋掉落在階梯上,試想假設你穿一雙高跟鞋, 其中一只掉了,為了跑得快一點,常人應該會把另外一只拖了拿在手上 但是灰姑娘卻是穿著跑,也許她自己也疑問:鞋子怎麼掉了? 但由於時間緊迫,她無法想出問題的答案,因此只有向馬車方向奔去 那麼因為鞋子掉了而產生這個信物, 很明顯就是作者為了推進故事劇情而設計的 也唯有這個信物,才能夠讓王子能夠尋找灰姑娘的下落 另一方面,玻璃高跟鞋只有灰姑娘才合腳, 不是因為灰姑娘的腳特別畸形 而是因為每次試穿的時候,神仙教母都改變了鞋子的大小吧!(我的猜想) 如果少了神仙教母,那麼灰姑娘根本不可能成為公主 因為現實環境使她無力去面對,但心中總有一絲希望 成為 一盞燃燈 這讓我想到

【好識推薦,每日一讀】行為的藝術 - 誘因排擠

誘因排擠 為什麼獎勵會瓦解動力? 試想一個情境: 假設你是一個幼兒園園長,每次在四點放學的時候, 有部分家長總是無法準時接走孩子,你除了等待,別無選擇, 畢竟你不能把小孩直接丟進計程車裡。 那麼 你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在思考出你的答案之前,先來看一個別人的作法。 有人想到,可以針對這些遲到的父母收取額外的費用, 但實施之後,結果卻是: 遲到父母的人數並未如期降低,反而上升。 究竟是為什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學家稱這個現象為"誘因排擠"。 所有人們非出於金錢動機所從事的行為,會因為報酬而瓦解這個意願。 換句話說,金錢誘因排擠了非金錢性的動力。 假設你管理一個社會企業,所支付的薪資卻低於平均薪資水準。 儘管如此,員工卻十分積極,因為他們相信這是自己的使命。 這表示企業文化與了解不同企業種類的重要性, 營利企業當然就適合用金錢來當誘因, 畢竟大部分保險仲介、房地產顧問不是出自賣保險或賣房子的熱情而從事這個行業的。 如果你打算在之後創業,尋找同甘共苦的夥伴, 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後, 相信你應該很清楚,用金錢來當誘因,可能會產生排擠效應, 何不共同規畫一個藍圖,找到彼此的願景,賦予你們即將創業的公司某種意義, 而非用儲備現金當作巨額獎金誘因。 在親子關係上,為人父母者,要相信孩子是很難被錢收買的, 如果你希望他做功課、乖乖上床睡覺、做家事, 要是你用金錢當獎賞,那麼他們可能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要以金錢來當獎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身為幼兒園園長的你,想到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Annie Kwang 

【好識推薦,每日一讀】行為的藝術 - 理由的正當性

理由的正當性 為什麼爛理由也是理由? 記得有一次,我搭916去北大上課, 車子上了高速公路之後還沒走到1/5,整個高速公路就像停車場一樣 此時大家開始竊竊私語,有的開始滑手機,有的開始交頭接耳 半小時過去了,時速仍然不到十公里,公車司機看著車子前的後視鏡 乘客的臉如同 踩到大便 一樣哀怨 公車司機便將他左手邊的長長的麥克風拉了過來,說: 各位乘客, 由於前方施工 ,因此國道三號回堵到土城交流道,請乘客耐心等候。 不知道為什麼,大家的臉變了,似乎接受了這個理由,仍舊默默地滑手機 但氣氛明顯比剛剛好許多。 說真的,高速公路塞車,大家想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為施工或是車禍造成回堵, 而司機講了大家心中可能早就預想好的原因 但大家卻也接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0年代哈佛大學心理學家Ellen Langer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 她到圖書館去,看到影印機前大排長龍,便上前問排在前面的人: 對不起,我有五頁要印,您能讓我先印嗎? 結果,只有少數人同意。 她重複進行相同的實驗,而 這次多了個理由 : 對不起,我只要印五頁,請問能讓我先印嗎? 我趕時間。 結果,幾乎所有人都會同意。 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趕時間是很好的理由。 第三次實驗,她同樣等到影印機前排滿人,然後上前問: 對不起,我有五頁要印,您能讓我先印嗎? 因為我想影印。 這個理由固然荒謬,因為每個人都在排隊等影印啊! 但幾乎每個人都讓她先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們可以為我們的行為說個理由,就能得到更多的諒解跟幫助, 令人驚訝的是: 理由是否有意義,經常不是最重要的。 因為"因為"這個詞本身就已經是個理由。 一個通知說高速公路正在整修所以塞車的理由根本是廢話, 因為高速公路除了因為車禍或整修或車流量大而塞車,高速公路還能幹嘛? 人們著迷於因為,我們使用這兩個字,即使它之後的句子無法讓人信服。 當主管的都知道,如果下指令給員工,卻不告訴員工為什麼, 將會削減員工執行的動力,因為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