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5的文章

【好識推薦,每日一讀】行為的藝術-情意的捷徑

為什麼你是感覺的傀儡? 當有人問你:你對基因改造小麥的看法是什麼? 如果你不想草率回答,理性的做法是羅列出這個議題的優點與缺點 再逐一比較之後得出結論 更理性的做法是,將這些優點與缺點乘上可能發生的機率 得出期望值後,兩者相減看其正負,就得出結論 這些方式在相關決策理論的書中都有介紹 同樣的,你也可能不會這麼大費周章地做 因為寫這些書的作者 也絕不會用此方法來選擇他們的妻子或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所以很少有人會這樣做的原因 是因為我們可能沒有足夠想像力去列出所有可能的利弊得失 我們所想到的優缺點會受限於自身有限的經驗與知識 就像一個三十歲的人,很難想像百年風暴會發生 其次,要計算小機率事件是很困難的 因為罕見事件無法提供足夠的數據來做為統計分析的基礎 最後,我們的大腦並不是為了解決這些計算而建構出來的 在人類進化史中 思考太久的動物 下場就是被野獸吃掉 我們是快速決策者的後代 因此我們習慣精簡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簡思考,另一方式來解讀就是-憑感覺,又稱為情意的捷徑 例如像飛機噪音這個詞語 會讓你產生負面的情緒 而豪華這個詞語 會讓你產生正面的情緒 這種自動的、單向的衝動會阻止你將風險和利益視為獨立個體來分析 例如像核電、有機蔬菜、私立學校、機車等問題的情緒態度 會左右你對於該項目在風險與利益上分析的權衡比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麼,這種直覺的本能情感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不到百分之一秒的時間內 這三個圖像其中一張,分別是笑臉、憤怒的臉與無表情的臉 之後,要求受測者表明他們是否喜歡中國字 而看過笑臉圖像的受測者,其答案多數是正面的。 因此, 看似不起眼的東西會影響我們的情緒 甚至引發 股市情緒(market sentiment) 研究人員Hirshleifer和Shumway

【來自社會上的爆米花】柯政猛於虎?

柯市長上任以來,許多圍繞著他行事作風的話題在電視上出現 例如用LINE來處理公事,或是取消原本的午茶時間等等 甚至有媒體形容柯文哲的做事風格如苛政猛於虎這則故事 我想先來說說"苛政猛於虎"這則故事,語出《禮記・檀弓下》 :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而哀。 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 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憂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為不去也?」 曰:「無苛政。」 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說: 有一天,孔子經過泰山旁邊,看見一位婦人在墓前哭得傷心。 孔子俯身扶軾仔細傾聴,並讓子路上前問那婦女。 子路問到:「你哭成這個樣子,就像懷有很多悲痛。」 婦人果然說:「是的。從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現在我的兒子 又被老虎咬死了。」 孔子便問:「那你爲什麽不離開這個地方呢?」 婦人說:「這裡沒有苛暴的政令。」 孔子對子路說:「你要好好記住,暴虐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兇惡啊!」 婦女懼怕苛政,慎過於懼怕兇猛的老虎 這讓我想到,當地的父母官雖然沒有苛刻的政令,但是卻置兇猛的老虎於不顧 這不是也是一個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於此,我們在現實社會中常常不小心陷入了一個思考邏輯上的謬誤 人們常去檢視在上位者做了什麼,卻很少討論在上位者什麼還沒做 在現今社會,由於媒體與資訊科技發達 我們容易以該事件在新聞上的曝光程度 來論斷這件事情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觀察台灣的媒體,其實不難發現, 五、六家新聞台似乎彼此有一個看不見的溝通管道 總會不約而同地報導相同的新聞事件 當然,大家總會聯想到是因為收視率的關係 畢竟從49-55台都是商業新聞台 當我們發現在這個星期,同樣的事件一直轟炸聽眾時 自然而然就會成為一個話題 因此,話題是被創造出來的 目前為止,我也僅能透過網路新聞、論壇以及網友們的評論 來觀察柯市長的行事作風 他將過去在醫院的管理風格引進到台北市政府 而市政府裡的員工感受 就像是突然要一個腰圍40的胖子穿上塑身衣一樣(只是譬喻,但不是指市政府的員工是胖子) 不舒服而且

【有感而發、生活札記】當戀愛變成行程的時候

最近幫一個好朋友排憂解勞 她告訴我 最近她遇到這個問題: 我覺得最近的生活感到一種不安全感與失落 我和他交往半年多,由於工作關係,我們無法天天見面 因此,在這段時間 我會很重視每次和他見面的時間 我會去計算我幾天沒看到他了 甚至超過一兩天,我就覺得渾身不對勁 我會去注意上一次他的來電時間、上一次他親吻我的時間、上一次我們一起出去玩的時候 也許成熟的愛情不應該綁住對方,甚至到一種黏的程度 我也曾經告訴他這種不安全感 而他給我回覆是:我是不是太閒了? 這種感覺,讓我的精神變得緊繃 莫名的壓力就這樣慢慢產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困擾,也許談過戀愛的你可能都遇過 因為在意,所以特別關心細節 一般這種狀況,會出現在談第一或第二次戀愛的時候 這時候,人容易把愛情視為易碎的玻璃瓶 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上 然後會三不五時看著瓶身 深怕自己不小心留下刮痕 我問我好朋友一個問題: 試想以下兩個情境, 情境一: 你跟一個你很重視的異性朋友約好今天要出去吃飯 你仔細挑選服裝、妝色 注意約定時間,甚至還提早到 情境二: 結束了一天的行程,回到家裡 你脫了大衣與鞋子 躺在沙發上,喝杯熱茶 稍作休息 上面這兩個情境, 類比你和你另外一半戀愛時的感受 比較像情境一,還是情境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像情境一, 那就表示,你把戀愛當成是生活的一個行程,而非放鬆的方式 其實戀愛應該是生活的調味劑 當生活讓你感到無力,他/她可以幫你舒解壓力 當工作遇到不如意時,他/她可以幫你排解心事 當與人發生爭執衝突,他/她可以幫你排憂解勞 當生活中遇到好事時,他/她可以跟你一起開心 當公司發年終獎金時,他/她可以陪你吃個大餐 當你莫名失落且無助,他/她可以了解你的心事 -即使你什麼也沒說。 平常,人們的生活中充滿大大小小的行程 為了應付這些行程 人們的衣櫃充滿了不同的服裝 女人

【有感而發、生活札記】 灰姑娘的玻璃鞋

灰姑娘的玻璃鞋 午夜十二點鐘一到,灰姑娘聽見鐘聲, 旋即離開王子,跑出皇宮, 匆忙時遺漏了一只玻璃高跟鞋 馬兒向空中嘶鳴,南瓜馬車消失在山坡的那一端 回到家裡,灰姑娘一身華麗的衣服、南瓜馬車、車伕。。 所有神仙教母施展的魔法產物,全部變回原狀 除了那只玻璃高跟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童話故事時所注意的細節也不同 以前念灰姑娘這則童話故事時,注意的是由"陋"到"華麗"的變化 以及鮮明的、善惡分明的角色(例如像後母、兩位姐姐) 後來發現,長大之後再重看一遍童話故事, 發現有趣的地方,不僅僅只是人物表面形象的轉變 而是心理形象的揣摩與猜想 就以灰姑娘的故事來談談, 其中有幾點是讓我覺得很有興趣的: 1. 同樣是仙女魔法下的產物,為何只有玻璃高跟鞋沒有在午夜12點之後消失? 2. 玻璃高跟鞋只有灰姑娘才合腳,那為何合腳的鞋會掉落在階梯上呢? 3. 灰姑娘的腳應該不會比常人小或是大很多,     全城的女孩這麼多,怎麼會只有灰姑娘穿得進去呢? 這讓我猜想,神仙教母在這故事中扮演一個很關鍵的劇情推進角色。 玻璃鞋沒有消失,是因為它本身就是魔法下的產物, 既然神仙教母可以控制物品什麼時候變回原形,當然也可以讓物品一直維持魔法的樣貌 合腳的玻璃高跟鞋掉落在階梯上,試想假設你穿一雙高跟鞋, 其中一只掉了,為了跑得快一點,常人應該會把另外一只拖了拿在手上 但是灰姑娘卻是穿著跑,也許她自己也疑問:鞋子怎麼掉了? 但由於時間緊迫,她無法想出問題的答案,因此只有向馬車方向奔去 那麼因為鞋子掉了而產生這個信物, 很明顯就是作者為了推進故事劇情而設計的 也唯有這個信物,才能夠讓王子能夠尋找灰姑娘的下落 另一方面,玻璃高跟鞋只有灰姑娘才合腳, 不是因為灰姑娘的腳特別畸形 而是因為每次試穿的時候,神仙教母都改變了鞋子的大小吧!(我的猜想) 如果少了神仙教母,那麼灰姑娘根本不可能成為公主 因為現實環境使她無力去面對,但心中總有一絲希望 成為 一盞燃燈 這讓我想到

【好識推薦,每日一讀】行為的藝術 - 誘因排擠

誘因排擠 為什麼獎勵會瓦解動力? 試想一個情境: 假設你是一個幼兒園園長,每次在四點放學的時候, 有部分家長總是無法準時接走孩子,你除了等待,別無選擇, 畢竟你不能把小孩直接丟進計程車裡。 那麼 你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在思考出你的答案之前,先來看一個別人的作法。 有人想到,可以針對這些遲到的父母收取額外的費用, 但實施之後,結果卻是: 遲到父母的人數並未如期降低,反而上升。 究竟是為什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學家稱這個現象為"誘因排擠"。 所有人們非出於金錢動機所從事的行為,會因為報酬而瓦解這個意願。 換句話說,金錢誘因排擠了非金錢性的動力。 假設你管理一個社會企業,所支付的薪資卻低於平均薪資水準。 儘管如此,員工卻十分積極,因為他們相信這是自己的使命。 這表示企業文化與了解不同企業種類的重要性, 營利企業當然就適合用金錢來當誘因, 畢竟大部分保險仲介、房地產顧問不是出自賣保險或賣房子的熱情而從事這個行業的。 如果你打算在之後創業,尋找同甘共苦的夥伴, 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後, 相信你應該很清楚,用金錢來當誘因,可能會產生排擠效應, 何不共同規畫一個藍圖,找到彼此的願景,賦予你們即將創業的公司某種意義, 而非用儲備現金當作巨額獎金誘因。 在親子關係上,為人父母者,要相信孩子是很難被錢收買的, 如果你希望他做功課、乖乖上床睡覺、做家事, 要是你用金錢當獎賞,那麼他們可能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要以金錢來當獎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身為幼兒園園長的你,想到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Annie Kwang 

【好識推薦,每日一讀】行為的藝術 - 理由的正當性

理由的正當性 為什麼爛理由也是理由? 記得有一次,我搭916去北大上課, 車子上了高速公路之後還沒走到1/5,整個高速公路就像停車場一樣 此時大家開始竊竊私語,有的開始滑手機,有的開始交頭接耳 半小時過去了,時速仍然不到十公里,公車司機看著車子前的後視鏡 乘客的臉如同 踩到大便 一樣哀怨 公車司機便將他左手邊的長長的麥克風拉了過來,說: 各位乘客, 由於前方施工 ,因此國道三號回堵到土城交流道,請乘客耐心等候。 不知道為什麼,大家的臉變了,似乎接受了這個理由,仍舊默默地滑手機 但氣氛明顯比剛剛好許多。 說真的,高速公路塞車,大家想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為施工或是車禍造成回堵, 而司機講了大家心中可能早就預想好的原因 但大家卻也接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0年代哈佛大學心理學家Ellen Langer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 她到圖書館去,看到影印機前大排長龍,便上前問排在前面的人: 對不起,我有五頁要印,您能讓我先印嗎? 結果,只有少數人同意。 她重複進行相同的實驗,而 這次多了個理由 : 對不起,我只要印五頁,請問能讓我先印嗎? 我趕時間。 結果,幾乎所有人都會同意。 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趕時間是很好的理由。 第三次實驗,她同樣等到影印機前排滿人,然後上前問: 對不起,我有五頁要印,您能讓我先印嗎? 因為我想影印。 這個理由固然荒謬,因為每個人都在排隊等影印啊! 但幾乎每個人都讓她先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們可以為我們的行為說個理由,就能得到更多的諒解跟幫助, 令人驚訝的是: 理由是否有意義,經常不是最重要的。 因為"因為"這個詞本身就已經是個理由。 一個通知說高速公路正在整修所以塞車的理由根本是廢話, 因為高速公路除了因為車禍或整修或車流量大而塞車,高速公路還能幹嘛? 人們著迷於因為,我們使用這兩個字,即使它之後的句子無法讓人信服。 當主管的都知道,如果下指令給員工,卻不告訴員工為什麼, 將會削減員工執行的動力,因為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