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加坡】國際研討會與城市之旅

天還沒有亮透,清晨的空氣總是特別沉靜
行李裝的是興奮 輪子滾呀滾出緊張的心情
搭乘國泰航空自香港轉機前往新加坡
參加人生中第一次國際研討會
就像考大考一樣,
需要深呼吸很多、很多次

位於靠近赤道地區的新加坡
一年四季的溫度都在25-35之間
不會很冷也不會很熱
樟宜機場有著使人放鬆的香水味,滿滿的人、滿滿的行李車
三個航廈用捷運連接在一起,
每個航廈之間的距離不超過二百公尺
曾在新聞中看過新加坡樟宜機場的規劃與運作是排名很前面的
如此看來的確稱頭,想要上網也必須拿護照去登記屬於自己的密碼

坐著捷運,感受新加坡這個城市的氣息與溫度
手扶梯的速度很快,就像這次的旅程一樣
沒有人會等誰,時間就是最大的籌碼


位於Magazine Rd. Holiday Inn
是我們前三天入住的地方
舒適的雙人大床、單人辦公桌椅和乾淨的浴室
以及多樣選擇的早餐,讓我們可以在前三天研討會期間能放鬆一些

























在念MBA的過程中,非常幸運的能讓陳心懿老師指導
同時,能和瑜真、宜靚、展境、維慈、建希一起赴新加坡參加研討會十分開心
我們一起互相RE稿,互相為彼此加油打氣
在研討會的過程中,都會拿起手機幫彼此拍下重要的一刻

此次研討會參語的學者與學生來自各個不同的國家
有美國、印度、英國、澳洲、台灣、中國、泰國
香港、澳門、新加坡、義大利、斯里蘭卡等等
研討會論文主題涵蓋人力資源管理、旅遊與餐旅管理等
在眾多國家中,臺北大學企研所就涵蓋了六位
讓我能夠興奮的跟身邊的朋友分享這值得驕傲的事

在緊湊的發表過程結束之後,令人屏息的是最後的Best paper Award
幸運的是,我拿到了本次研討會的Best student paper
這一切都要感謝陳心懿老師的認真細心指導
以及瑜真和宜靚在我論文撰寫中給的寶貴意見

























這次的論文主題,我選擇我的hometown澳門作為研究對象
其實是希望,可以讓所有人多認識澳門這個地方
雖然知道,她再也回不去從前的樣子
不過,我想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的確需要犧牲很多很多東西
被犧牲的,就是那些珍貴的兒時回憶場景
永遠活著的,是記憶
瀰漫在澳門的,是浮華的慾望


新加坡的城市與街景,感覺像在模擬市民中的場景一般
所有的住宅、道路以及城市景觀
全部都有妥善的規劃
例如國宅編號有到上百號
道路收費ERP無所不在
路上看不到垃圾,所有事情都是井然有序
























在牛車水(China town)中有許多華人的經典菜色
像是海南雞飯、燒臘飯等等
吃著吃著,就像回到澳門
因為在這裡,除了中英文,粵語一樣暢行無阻

























研討會結束之後,我們一起去了環球影城
熱門的小小兵、變形金剛、侏儸紀公園、馬達加斯加以及神鬼傳奇
樂園設施融合了電影與動畫的經典元素
透過4D與刺激的雲霄飛車完美呈現
在這邊營造許多人的美好時光





























離開新加坡前,我獨自去了新加坡動物園
新加坡市郊的空氣非常清新
道路一樣整齊乾淨
兩排的樓房是西式的別墅建築
即使在平日,交通仍然不會很堵
因此,138路線公車約30分鐘就到達目的地了

























新加坡動物園有很多地方的動物是沒有柵欄圍住他們的
每個動物觀賞的告示牌,除了介紹這個動物之外
還有關於這個動物的保育訊息
導覽員在遊客導覽時,強調的也是要如何保護動物的棲地



























新加坡是一個充滿機會與挑戰的地方
一個國際化完整的城市
CHINA TOWN讓你感受華人飲食中家庭的溫暖
克拉克碼頭兩岸的酒吧充滿異國情調
也許有機會,我會再到訪這個地方
接受下一個挑戰


Annie Kwang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生最重要的事 - 建立系統

從上一篇2月發的文,到現在已經過了5個月 想寫一些 能帶得走的東西 給花時間來這個小天地逗留的你 跟我平常有在聊天的都會知道我這5個月經歷了很多事 臉書常常跳出來動態回顧 有時候很準確地提醒了我 無論是高中、大學、碩士 任何時期的我 每一次發文 都是紀念一個重要的時刻 可能那個時刻,是悲傷到不能再悲傷 可能那個時刻,是開心到不能再開心 如果習慣記錄生活的人 回顧的那一刻,就像是打開陳年的好酒 透過回想,無論現在的處境好壞,都會格外珍惜現在還活著的自己 一切,都還是好好的 一百多個日子,跟許多朋友聊了天 我問他們,你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這個問題,好無聊,但是好重要 錢? 人? 時間? 快樂的感受? 成就感? 人總是會拚了命去追尋自己還沒有的東西 但我恰巧最近認識的朋友,都是什麼都有,但是也什麼都沒有的人 好比說,他已經不用去擔心每月生活開銷、房子、車子 這些大部分人要拚了命工作得到的東西 沒了一個可追求的東西或目標的人生,像什麼? 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常常回想起人生過得最真實的那段高中生活 目標很明確-考上台北的國立大學 因為可以省學費(最重要),資源很多(自己想像) 可以留在家裡繼續幫忙帶弟妹,陪爸媽(重點) 因此,即使我在無名小站那一段高中發文時光 常常說壓力很大,很累,感受到自己活著 後來,我嘗試增加自己的外在價值 在勞動市場上被估價 簽下勞動契約,開始用3年時間 去存到一筆能讓我多一點選擇的機會的籌碼 然後在今年的4月底自己終止了契約 什麼備用選項都沒有實在的握在手上  就離開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許多身邊的朋友,包含我的同事、主管都不理解 當時我心中很難過 甚至談離職時,講到紅了眼眶 我發現我捨不得的不是公司,而是這些一起成長的同事 但心中卻有一股聲音,告訴我,時間到了 我知道這很怪,但是我不是一個衝動的人 我畫了下面這把傘,認真思考之後 得到了一些想法,想分享給想轉職、想休息、或正需要面臨選擇的你 PS: 傘上的【下個新工作】,可以換成下個【xxx】,根據你的情況而定 人常說,想...

【有感而發、生活札記】 灰姑娘的玻璃鞋

灰姑娘的玻璃鞋 午夜十二點鐘一到,灰姑娘聽見鐘聲, 旋即離開王子,跑出皇宮, 匆忙時遺漏了一只玻璃高跟鞋 馬兒向空中嘶鳴,南瓜馬車消失在山坡的那一端 回到家裡,灰姑娘一身華麗的衣服、南瓜馬車、車伕。。 所有神仙教母施展的魔法產物,全部變回原狀 除了那只玻璃高跟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童話故事時所注意的細節也不同 以前念灰姑娘這則童話故事時,注意的是由"陋"到"華麗"的變化 以及鮮明的、善惡分明的角色(例如像後母、兩位姐姐) 後來發現,長大之後再重看一遍童話故事, 發現有趣的地方,不僅僅只是人物表面形象的轉變 而是心理形象的揣摩與猜想 就以灰姑娘的故事來談談, 其中有幾點是讓我覺得很有興趣的: 1. 同樣是仙女魔法下的產物,為何只有玻璃高跟鞋沒有在午夜12點之後消失? 2. 玻璃高跟鞋只有灰姑娘才合腳,那為何合腳的鞋會掉落在階梯上呢? 3. 灰姑娘的腳應該不會比常人小或是大很多,     全城的女孩這麼多,怎麼會只有灰姑娘穿得進去呢? 這讓我猜想,神仙教母在這故事中扮演一個很關鍵的劇情推進角色。 玻璃鞋沒有消失,是因為它本身就是魔法下的產物, 既然神仙教母可以控制物品什麼時候變回原形,當然也可以讓物品一直維持魔法的樣貌 合腳的玻璃高跟鞋掉落在階梯上,試想假設你穿一雙高跟鞋, 其中一只掉了,為了跑得快一點,常人應該會把另外一只拖了拿在手上 但是灰姑娘卻是穿著跑,也許她自己也疑問:鞋子怎麼掉了? 但由於時間緊迫,她無法想出問題的答案,因此只有向馬車方向奔去 那麼因為鞋子掉了而產生這個信物, 很明顯就是作者為了推進故事劇情而設計的 也唯有這個信物,才能夠讓王子能夠尋找灰姑娘的下落 另一方面,玻璃高跟鞋只有灰姑娘才合腳, 不是因為灰姑娘的腳特別畸形 而是因為每次試穿的時候,神仙教母都改變了鞋子的大小吧!(我的猜想) 如果少了神仙教母,那麼灰姑娘根本不可能成為公主 因為現實環境使她無力去面對,但心中總有一絲希望 成為 一盞燃燈 這讓我想到...

【來自社會上的爆米花】柯政猛於虎?

柯市長上任以來,許多圍繞著他行事作風的話題在電視上出現 例如用LINE來處理公事,或是取消原本的午茶時間等等 甚至有媒體形容柯文哲的做事風格如苛政猛於虎這則故事 我想先來說說"苛政猛於虎"這則故事,語出《禮記・檀弓下》 :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而哀。 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 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憂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為不去也?」 曰:「無苛政。」 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說: 有一天,孔子經過泰山旁邊,看見一位婦人在墓前哭得傷心。 孔子俯身扶軾仔細傾聴,並讓子路上前問那婦女。 子路問到:「你哭成這個樣子,就像懷有很多悲痛。」 婦人果然說:「是的。從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現在我的兒子 又被老虎咬死了。」 孔子便問:「那你爲什麽不離開這個地方呢?」 婦人說:「這裡沒有苛暴的政令。」 孔子對子路說:「你要好好記住,暴虐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兇惡啊!」 婦女懼怕苛政,慎過於懼怕兇猛的老虎 這讓我想到,當地的父母官雖然沒有苛刻的政令,但是卻置兇猛的老虎於不顧 這不是也是一個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於此,我們在現實社會中常常不小心陷入了一個思考邏輯上的謬誤 人們常去檢視在上位者做了什麼,卻很少討論在上位者什麼還沒做 在現今社會,由於媒體與資訊科技發達 我們容易以該事件在新聞上的曝光程度 來論斷這件事情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觀察台灣的媒體,其實不難發現, 五、六家新聞台似乎彼此有一個看不見的溝通管道 總會不約而同地報導相同的新聞事件 當然,大家總會聯想到是因為收視率的關係 畢竟從49-55台都是商業新聞台 當我們發現在這個星期,同樣的事件一直轟炸聽眾時 自然而然就會成為一個話題 因此,話題是被創造出來的 目前為止,我也僅能透過網路新聞、論壇以及網友們的評論 來觀察柯市長的行事作風 他將過去在醫院的管理風格引進到台北市政府 而市政府裡的員工感受 就像是突然要一個腰圍40的胖子穿上塑身衣一樣(只是譬喻,但不是指市政府的員工是胖子) 不舒服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