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有感而發、生活札記】 灰姑娘的玻璃鞋



灰姑娘的玻璃鞋


午夜十二點鐘一到,灰姑娘聽見鐘聲,

旋即離開王子,跑出皇宮,

匆忙時遺漏了一只玻璃高跟鞋

馬兒向空中嘶鳴,南瓜馬車消失在山坡的那一端

回到家裡,灰姑娘一身華麗的衣服、南瓜馬車、車伕。。

所有神仙教母施展的魔法產物,全部變回原狀

除了那只玻璃高跟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童話故事時所注意的細節也不同

以前念灰姑娘這則童話故事時,注意的是由"陋"到"華麗"的變化

以及鮮明的、善惡分明的角色(例如像後母、兩位姐姐)

後來發現,長大之後再重看一遍童話故事,

發現有趣的地方,不僅僅只是人物表面形象的轉變

而是心理形象的揣摩與猜想

就以灰姑娘的故事來談談,

其中有幾點是讓我覺得很有興趣的:


1. 同樣是仙女魔法下的產物,為何只有玻璃高跟鞋沒有在午夜12點之後消失?


2. 玻璃高跟鞋只有灰姑娘才合腳,那為何合腳的鞋會掉落在階梯上呢?


3. 灰姑娘的腳應該不會比常人小或是大很多,

    全城的女孩這麼多,怎麼會只有灰姑娘穿得進去呢?

這讓我猜想,神仙教母在這故事中扮演一個很關鍵的劇情推進角色。

玻璃鞋沒有消失,是因為它本身就是魔法下的產物,

既然神仙教母可以控制物品什麼時候變回原形,當然也可以讓物品一直維持魔法的樣貌



合腳的玻璃高跟鞋掉落在階梯上,試想假設你穿一雙高跟鞋,

其中一只掉了,為了跑得快一點,常人應該會把另外一只拖了拿在手上

但是灰姑娘卻是穿著跑,也許她自己也疑問:鞋子怎麼掉了?

但由於時間緊迫,她無法想出問題的答案,因此只有向馬車方向奔去

那麼因為鞋子掉了而產生這個信物,

很明顯就是作者為了推進故事劇情而設計的

也唯有這個信物,才能夠讓王子能夠尋找灰姑娘的下落



另一方面,玻璃高跟鞋只有灰姑娘才合腳,

不是因為灰姑娘的腳特別畸形

而是因為每次試穿的時候,神仙教母都改變了鞋子的大小吧!(我的猜想)






如果少了神仙教母,那麼灰姑娘根本不可能成為公主

因為現實環境使她無力去面對,但心中總有一絲希望

成為一盞燃燈



這讓我想到,在偌大的世界,大人口中現實的社會

有好多好多灰姑娘的存在

灰姑娘之所以成為一個家庭的弱勢代表,是因為她的原生父母不在她身邊給她依靠

而老鼠與神仙教母的出現,正是因為灰姑娘的善良,

讓讀者感覺這些幫助她的角色出現顯得十分合理

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生存,要扮演的角色十分多樣

在家裡,我們可能是子女、是父母、是兄弟、是姊妹

面對不利於自己的環境

我們能做的,唯有不計較,才能真解脫

就像灰姑娘不計較她的兩個姐姐與後母對待她的方式

在職場,我們可能是上司、是部屬、是同事、是員工

面對於需要隨時小心翼翼、提起萬分精神的工作環境

我們能做的,唯有保持謹慎以及善於觀察的心

許多事情 如果根據事情顯示出來的結果而馬上採取行動

那們有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爭執

例如,當你交一個企劃案到經理手中

經理很明顯連看都沒看,就駁回你的案子

如果你因為這樣忿忿不平 在辦公室跟同事說經理很機車或是開始咒罵

那麼有心人士聽到,反而會跟經理打小報告,說你的不是

但經過思考後,很明顯的是

不是因為你的案子有問題 而是經理今天的心情有問題

有句話說:要想解決事情,就要先解決心情

     要先解決心情,就要先解決人的問題


因此,案子被駁回的當下,或許可以先暫緩自己生氣的感覺

透過觀察經理的動作與神情,問候一句:經理今天心情不好嗎?

或者悄悄的走回自己的位子,等到經理心情緩一緩之後再去回覆案子

我想說的是,不需要因為經理當下駁回案子的那個動作而感到不開心

因為問題不在案子身上,而是在經理的心情上

如此,很多時候就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壞了心情

生活也會輕鬆許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有許多童話故事的細節是值得讀者討論與猜想的

畢竟故事之所以有趣

不是在於我們所知道的情節與人物

而是討論與閱讀的過程

因為讀者不同的背景

總會帶給相同的故事不同的詮釋

而這正是每個作者最想看到的



Annie Kwang 

留言

  1. 小時後看那些童話故事,不會想那麼多,
    長大後仔細想想,確實是有很多情節都有很不合理的地方,
    也許長大後,想法也不會那麼單純了,事情也是會想的比較複雜些...
    因為我們都比較務實了...

    就如妳文章所言,情緒是會決定事情,在職場上真的要很會察言觀色,
    不用說是對經理,光是對著同事就要如此..
    此人個性如何,做法如何,當要請求他做事情時,都要考慮在內..

    而是討論與閱讀的過程
    因為讀者不同的背景
    總會帶給相同的故事不同的詮釋...

    這話說的不錯,這三句話不只能用在讀者身上,也可以用在作者身上,
    比如說:是征服一座城市,還是佔領一座城市...
    有些作者是用征服,有些作者是用佔領..
    只能說,個性不同,說的故事也不同吧~~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生最重要的事 - 建立系統

從上一篇2月發的文,到現在已經過了5個月 想寫一些 能帶得走的東西 給花時間來這個小天地逗留的你 跟我平常有在聊天的都會知道我這5個月經歷了很多事 臉書常常跳出來動態回顧 有時候很準確地提醒了我 無論是高中、大學、碩士 任何時期的我 每一次發文 都是紀念一個重要的時刻 可能那個時刻,是悲傷到不能再悲傷 可能那個時刻,是開心到不能再開心 如果習慣記錄生活的人 回顧的那一刻,就像是打開陳年的好酒 透過回想,無論現在的處境好壞,都會格外珍惜現在還活著的自己 一切,都還是好好的 一百多個日子,跟許多朋友聊了天 我問他們,你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這個問題,好無聊,但是好重要 錢? 人? 時間? 快樂的感受? 成就感? 人總是會拚了命去追尋自己還沒有的東西 但我恰巧最近認識的朋友,都是什麼都有,但是也什麼都沒有的人 好比說,他已經不用去擔心每月生活開銷、房子、車子 這些大部分人要拚了命工作得到的東西 沒了一個可追求的東西或目標的人生,像什麼? 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常常回想起人生過得最真實的那段高中生活 目標很明確-考上台北的國立大學 因為可以省學費(最重要),資源很多(自己想像) 可以留在家裡繼續幫忙帶弟妹,陪爸媽(重點) 因此,即使我在無名小站那一段高中發文時光 常常說壓力很大,很累,感受到自己活著 後來,我嘗試增加自己的外在價值 在勞動市場上被估價 簽下勞動契約,開始用3年時間 去存到一筆能讓我多一點選擇的機會的籌碼 然後在今年的4月底自己終止了契約 什麼備用選項都沒有實在的握在手上  就離開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許多身邊的朋友,包含我的同事、主管都不理解 當時我心中很難過 甚至談離職時,講到紅了眼眶 我發現我捨不得的不是公司,而是這些一起成長的同事 但心中卻有一股聲音,告訴我,時間到了 我知道這很怪,但是我不是一個衝動的人 我畫了下面這把傘,認真思考之後 得到了一些想法,想分享給想轉職、想休息、或正需要面臨選擇的你 PS: 傘上的【下個新工作】,可以換成下個【xxx】,根據你的情況而定 人常說,想...

【來自社會上的爆米花】柯政猛於虎?

柯市長上任以來,許多圍繞著他行事作風的話題在電視上出現 例如用LINE來處理公事,或是取消原本的午茶時間等等 甚至有媒體形容柯文哲的做事風格如苛政猛於虎這則故事 我想先來說說"苛政猛於虎"這則故事,語出《禮記・檀弓下》 :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而哀。 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 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憂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為不去也?」 曰:「無苛政。」 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說: 有一天,孔子經過泰山旁邊,看見一位婦人在墓前哭得傷心。 孔子俯身扶軾仔細傾聴,並讓子路上前問那婦女。 子路問到:「你哭成這個樣子,就像懷有很多悲痛。」 婦人果然說:「是的。從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現在我的兒子 又被老虎咬死了。」 孔子便問:「那你爲什麽不離開這個地方呢?」 婦人說:「這裡沒有苛暴的政令。」 孔子對子路說:「你要好好記住,暴虐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兇惡啊!」 婦女懼怕苛政,慎過於懼怕兇猛的老虎 這讓我想到,當地的父母官雖然沒有苛刻的政令,但是卻置兇猛的老虎於不顧 這不是也是一個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於此,我們在現實社會中常常不小心陷入了一個思考邏輯上的謬誤 人們常去檢視在上位者做了什麼,卻很少討論在上位者什麼還沒做 在現今社會,由於媒體與資訊科技發達 我們容易以該事件在新聞上的曝光程度 來論斷這件事情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觀察台灣的媒體,其實不難發現, 五、六家新聞台似乎彼此有一個看不見的溝通管道 總會不約而同地報導相同的新聞事件 當然,大家總會聯想到是因為收視率的關係 畢竟從49-55台都是商業新聞台 當我們發現在這個星期,同樣的事件一直轟炸聽眾時 自然而然就會成為一個話題 因此,話題是被創造出來的 目前為止,我也僅能透過網路新聞、論壇以及網友們的評論 來觀察柯市長的行事作風 他將過去在醫院的管理風格引進到台北市政府 而市政府裡的員工感受 就像是突然要一個腰圍40的胖子穿上塑身衣一樣(只是譬喻,但不是指市政府的員工是胖子) 不舒服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