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有感而發、生活札記】冬陽幫夏天暖了場

2015  

一切就如我預想的那樣

過了午夜十二點

在101變成閃亮毛毛蟲之後

這世界除了多出超過幾億篇happy new year的貼文、照片之外

什麼都沒變

人類是健忘的


有時候開始思考,節慶與節日存在的必要性

實際來講,那是一個可以幫助已經長大的孩子-我們稱之為大人

忘卻煩惱的方式

讓他們除了每天的鬧鐘生活之外,還有些可以期待的事情

就像是小時候大人拿著一袋糖果-在小孩前面搖啊搖

跟你說 只要你吃完這碗飯 或是你做完什麼事 whatever

手中的東西就是你的


在我的生活中,東西方的節慶混在一起,讓人們一年都有很多事情做

但我問了身邊的一些人

究竟為什麼我們要過這些節日?

這些節日的意義是什麼?

而我得到的答覆是:不知道,我只是知道這些節日會帶來歡樂

我心裡想:如果你身邊發生了悲傷的事,那麼這些節日可能不會為你帶來歡樂

而對方就:也對,但固定的節日發生,如此可以忘記想忘記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每逢佳節倍思親卻是真實存在的

相信2014年對某部分的人來說不是個好年

最難忘記卻非得要忘記的事情 大概就是親友的逝世吧

不管是預期中還是意外的事件

曾經聽過一句話:人自一出生開始,就在接近死亡

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對活著的人來說

但對已經要死的人來說,反而不是怕不怕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的第一天  陽光暖了整間屋子

把棉被洗一洗  拿到陽台曬一曬

順便曬一曬發霉的思緒

曬一曬風乾的回憶

泡杯熱茶

我在冬陽的空氣中取暖



Annie Kwang 

留言

  1. 人類不是健忘,而是要暫時忘記目前的煩惱,只有節日的歡樂,才會解脫工作的枷鎖...
    唯有在放假時,才會感覺到身為人的意義,也唯有在節慶時,才能夠狂野,將壓抑許久的情緒給宣洩出來...
    一年之中,喜怒哀樂都會有機會遇到,當然,遇到悲傷的事情,自然是無法歡樂,
    但或許可以換另一個角度想,把節日當作生活的階段,比如說,
    我在過年前做了什麼,端午節前又要做了什麼,
    一年的生活就有如文章一樣,有標點符號來做段落,把節日當作人生的標點幅號,這想法似乎也不錯..

    我也有聽說,人一生下就開始倒數了,死亡為什麼會害怕,
    是因為我們要到了未知的世界,所以感到恐懼,
    為什麼會害怕,因為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牽掛,都無法放下,
    我們雖然無法選擇死亡的方式,但我們可以選擇面對死亡的態度,
    既然無法改變自然,那就順應自然吧,我們能做的,
    就是還在這世界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自己的記憶,都是充滿歡樂,
    這樣子在進入永恆時,才能慢慢的回憶自己快樂的時光...

    自己年紀漸大,父母年紀也增長,對於這死亡的想法,說不害怕,都是騙人的,
    但想那麼多又能改變什麼,一切就順其自然吧,這樣子的生活或許更快樂..

    2014年過去了,地球又繞了太陽一圈,對地球而言,它只不過是繞了一圈罷了,
    但對人而言,又是新的開始,新的延續...
    不想在2015年給自己目標,也不想回憶2014年做了什麼,
    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不要重蹈覆轍就好...
    只想到新的一年,未知的365天,接受新的挑戰,看到新的人情事故,
    就有如進入另一個未知領域那樣,
    充滿了期待~~~^.^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時候健忘並不是不好,說不定常常忘東忘西的人煩惱也較少 哈哈

      長大之後,發現特殊節慶,自己不再是follow著大人安排好的程序走,

      有時候我也可以發表意見這個節日該怎麼過,感覺滿好的~

      死亡與出生是共生的,出生時的喜悅若可以延續到死亡的那一刻,也算是圓滿

      謝謝你一直支持我的bolg

      也祝福你新的一年一切順利,闔家平安喜樂!

      刪除
    2. 長大之後,發現特殊節慶,自己不再是follow著大人安排好的程序走...

      為什麼要follow著大人安排好的程序走..妳已經是大人啦..換妳安排別人囉..
      生死學的話題可以討論很久,光是延續出生的喜悅這一段也是可以說很久,角度不同,看法也不同..嗯..

      也祝妳一切順利囉...^.^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生最重要的事 - 建立系統

從上一篇2月發的文,到現在已經過了5個月 想寫一些 能帶得走的東西 給花時間來這個小天地逗留的你 跟我平常有在聊天的都會知道我這5個月經歷了很多事 臉書常常跳出來動態回顧 有時候很準確地提醒了我 無論是高中、大學、碩士 任何時期的我 每一次發文 都是紀念一個重要的時刻 可能那個時刻,是悲傷到不能再悲傷 可能那個時刻,是開心到不能再開心 如果習慣記錄生活的人 回顧的那一刻,就像是打開陳年的好酒 透過回想,無論現在的處境好壞,都會格外珍惜現在還活著的自己 一切,都還是好好的 一百多個日子,跟許多朋友聊了天 我問他們,你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這個問題,好無聊,但是好重要 錢? 人? 時間? 快樂的感受? 成就感? 人總是會拚了命去追尋自己還沒有的東西 但我恰巧最近認識的朋友,都是什麼都有,但是也什麼都沒有的人 好比說,他已經不用去擔心每月生活開銷、房子、車子 這些大部分人要拚了命工作得到的東西 沒了一個可追求的東西或目標的人生,像什麼? 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常常回想起人生過得最真實的那段高中生活 目標很明確-考上台北的國立大學 因為可以省學費(最重要),資源很多(自己想像) 可以留在家裡繼續幫忙帶弟妹,陪爸媽(重點) 因此,即使我在無名小站那一段高中發文時光 常常說壓力很大,很累,感受到自己活著 後來,我嘗試增加自己的外在價值 在勞動市場上被估價 簽下勞動契約,開始用3年時間 去存到一筆能讓我多一點選擇的機會的籌碼 然後在今年的4月底自己終止了契約 什麼備用選項都沒有實在的握在手上  就離開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許多身邊的朋友,包含我的同事、主管都不理解 當時我心中很難過 甚至談離職時,講到紅了眼眶 我發現我捨不得的不是公司,而是這些一起成長的同事 但心中卻有一股聲音,告訴我,時間到了 我知道這很怪,但是我不是一個衝動的人 我畫了下面這把傘,認真思考之後 得到了一些想法,想分享給想轉職、想休息、或正需要面臨選擇的你 PS: 傘上的【下個新工作】,可以換成下個【xxx】,根據你的情況而定 人常說,想...

【有感而發、生活札記】 灰姑娘的玻璃鞋

灰姑娘的玻璃鞋 午夜十二點鐘一到,灰姑娘聽見鐘聲, 旋即離開王子,跑出皇宮, 匆忙時遺漏了一只玻璃高跟鞋 馬兒向空中嘶鳴,南瓜馬車消失在山坡的那一端 回到家裡,灰姑娘一身華麗的衣服、南瓜馬車、車伕。。 所有神仙教母施展的魔法產物,全部變回原狀 除了那只玻璃高跟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童話故事時所注意的細節也不同 以前念灰姑娘這則童話故事時,注意的是由"陋"到"華麗"的變化 以及鮮明的、善惡分明的角色(例如像後母、兩位姐姐) 後來發現,長大之後再重看一遍童話故事, 發現有趣的地方,不僅僅只是人物表面形象的轉變 而是心理形象的揣摩與猜想 就以灰姑娘的故事來談談, 其中有幾點是讓我覺得很有興趣的: 1. 同樣是仙女魔法下的產物,為何只有玻璃高跟鞋沒有在午夜12點之後消失? 2. 玻璃高跟鞋只有灰姑娘才合腳,那為何合腳的鞋會掉落在階梯上呢? 3. 灰姑娘的腳應該不會比常人小或是大很多,     全城的女孩這麼多,怎麼會只有灰姑娘穿得進去呢? 這讓我猜想,神仙教母在這故事中扮演一個很關鍵的劇情推進角色。 玻璃鞋沒有消失,是因為它本身就是魔法下的產物, 既然神仙教母可以控制物品什麼時候變回原形,當然也可以讓物品一直維持魔法的樣貌 合腳的玻璃高跟鞋掉落在階梯上,試想假設你穿一雙高跟鞋, 其中一只掉了,為了跑得快一點,常人應該會把另外一只拖了拿在手上 但是灰姑娘卻是穿著跑,也許她自己也疑問:鞋子怎麼掉了? 但由於時間緊迫,她無法想出問題的答案,因此只有向馬車方向奔去 那麼因為鞋子掉了而產生這個信物, 很明顯就是作者為了推進故事劇情而設計的 也唯有這個信物,才能夠讓王子能夠尋找灰姑娘的下落 另一方面,玻璃高跟鞋只有灰姑娘才合腳, 不是因為灰姑娘的腳特別畸形 而是因為每次試穿的時候,神仙教母都改變了鞋子的大小吧!(我的猜想) 如果少了神仙教母,那麼灰姑娘根本不可能成為公主 因為現實環境使她無力去面對,但心中總有一絲希望 成為 一盞燃燈 這讓我想到...

【來自社會上的爆米花】柯政猛於虎?

柯市長上任以來,許多圍繞著他行事作風的話題在電視上出現 例如用LINE來處理公事,或是取消原本的午茶時間等等 甚至有媒體形容柯文哲的做事風格如苛政猛於虎這則故事 我想先來說說"苛政猛於虎"這則故事,語出《禮記・檀弓下》 :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而哀。 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 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憂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為不去也?」 曰:「無苛政。」 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說: 有一天,孔子經過泰山旁邊,看見一位婦人在墓前哭得傷心。 孔子俯身扶軾仔細傾聴,並讓子路上前問那婦女。 子路問到:「你哭成這個樣子,就像懷有很多悲痛。」 婦人果然說:「是的。從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現在我的兒子 又被老虎咬死了。」 孔子便問:「那你爲什麽不離開這個地方呢?」 婦人說:「這裡沒有苛暴的政令。」 孔子對子路說:「你要好好記住,暴虐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兇惡啊!」 婦女懼怕苛政,慎過於懼怕兇猛的老虎 這讓我想到,當地的父母官雖然沒有苛刻的政令,但是卻置兇猛的老虎於不顧 這不是也是一個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於此,我們在現實社會中常常不小心陷入了一個思考邏輯上的謬誤 人們常去檢視在上位者做了什麼,卻很少討論在上位者什麼還沒做 在現今社會,由於媒體與資訊科技發達 我們容易以該事件在新聞上的曝光程度 來論斷這件事情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觀察台灣的媒體,其實不難發現, 五、六家新聞台似乎彼此有一個看不見的溝通管道 總會不約而同地報導相同的新聞事件 當然,大家總會聯想到是因為收視率的關係 畢竟從49-55台都是商業新聞台 當我們發現在這個星期,同樣的事件一直轟炸聽眾時 自然而然就會成為一個話題 因此,話題是被創造出來的 目前為止,我也僅能透過網路新聞、論壇以及網友們的評論 來觀察柯市長的行事作風 他將過去在醫院的管理風格引進到台北市政府 而市政府裡的員工感受 就像是突然要一個腰圍40的胖子穿上塑身衣一樣(只是譬喻,但不是指市政府的員工是胖子) 不舒服而且...